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相见恨晚的数码相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相见恨晚的数码相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让你一见钟情相见恨晚的拍照小技巧?
❶稳定,现在很多人都是用手机来拍照,那么手机本身的稳定比相机要差,另外,相机会用到三角架,而手机很少用,但是可以借鉴这个技巧:把手机和手掌连成一体,两脚和上半身当成三角用,会稳得多。
❷角度,拍照其实就是给人一个想不到看不到的视角,所以技巧在于:逆反思维,把小拍大,把远拍近。
❸故事,要有创作思维,无论照片还是视频,能让人感受到故事,技巧在于:时间地点人物的表现,最好会用剪辑软件。
有哪个相机镜头会让你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每个摄影爱好者对镜头的喜好偏爱、用途倾向都是不同的,作为我个人来说,经常拍摄“杂食”类的片子,纪实的、风光的、人像的、***等都多少有所涉猎,所以也用过不少镜头,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就个人喜好而言,我更喜欢大光圈定焦镜头。曾经使用了多年的适马35mm f1.4art就是一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镜头。虽然这是一支副厂镜头,但成像素质很高,色彩也比较对我的胃口。在使用这支35mm的时候,其它镜头的使用率明显降低,接单拍环境人像用它,出游旅行用它,扫街还是用它,甚至拍过不少宣传***,里边也有很多镜头用的它。
因为更倾向于拍纪实类的东西,这支镜头使用率很高,也很满意它的画质。除了对焦偶尔有点慢,其它的方面我个人都很满意。当然,它作为定焦镜头,视角框死了,不像变焦镜头那样灵活,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想要大光圈,想要画质,定焦还是最好的选择。好在35mm的焦段,适应性很强,很多题材都可以拍,就我个人而言比超广和长焦都更容易使用。例如风光、人像、静物它都能派上用场。
如果说心目中最希望有一支什么样的镜头?我觉得可以囊括这几个特点:
1、高画质。毋庸置疑,用相机拍照,画质不行别的就都免谈,这是最基本的需求,光学素质要高,色彩要正,对焦要准。
2、焦段适用性高。每个人创作的题材类型不同,对镜头的焦段需求并不尽相同,在满足自己需求的范围内选择一支焦段灵活的镜头是再好不过的了,最好是变焦。
3、大光圈。我个人喜欢大光圈镜头,纯属个人爱好。
4、质量扎实。高端镜头的做工都差不到哪去,但最好别有什么品控问题,有些镜头虽然贵,但也有一些通病,比如排线问题、对焦问题等,镜头品控很关键。
蔡司康泰时50/1.4,拥有一年多,除了拍了一次博物馆,没怎么用过,最近翻看了好多满洲国时期日本人拍摄的奉天街景,一直想学拍几张,索尼a7m2转接康泰时50/1.4黑白直出,瞬间回到奉天时代,喜欢![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当然是徕卡m10,刚开始用的时候很不习惯,因为习惯了佳能的自动对焦。用几次就放在家里了,有一次机缘巧合朋友来玩,m10轻巧就带着出去拍拍,出来照片的色彩看得我醉了。现在只用徕卡
对于摄影来说其实只要确定了拍摄主题,选择一个适合拍摄这个主题的镜头就基本符合整体拍摄需求,如果在选择一个优质的镜头那么他将为你发挥最大价值,这也就是你说的相见恨晚的原因
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拍摄镜头对应拍摄的主题,就拿人像摄影来说,我更喜欢佳能35F1.4,这枚镜头我购买的早,是接近二代要发布的时候买的,虽然是第一代35,已经有10多年了,但是他的色彩和景深虚化是我认为目前佳能小广角中最好的
首先是使用它拍摄人像,可以对环境交代,视角广阔但又不是超广角,畸变小,虚化非常好
对比其他视角镜头我个人更喜欢这个镜头,当用过这个镜头真的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确实非常出色,据说二代改进了紫边,提高了边缘画质解析力,整体做工更加坚固,对焦速度也提高了
虽然没有再次投入资金购买二代,但是第一代已经绝对非常优秀, 使用他拍摄人像要比其他视角更舒服,非常值得推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相见恨晚的数码相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相见恨晚的数码相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