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码相机十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数码相机十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数码相机拍一万张寿命处于何时?
  2. 单反数码相机是哪年出的?
  3. 拍照摄影的12万相机推荐?
  4. 如果以十万次快门为界限,给你一台相机,你大概能拍多久?

数码相机拍一万张寿命处于何时?

不摔不碰,消费相机跟入门单反快门寿命5万,中档相机10万,高档过超过15万。这里说的是机械快门,而且是保证快门速度正确的前提下。有的消费相机连机械快门都没有,那“快门寿命”可以认为是无限的。也有很牛逼的机械快门,据说莱卡相机有几十万次的快门。

单反数码相机是哪年出的?

如果要说胶片机,那么上世纪80年代绝对是繁荣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拜日本经济腾飞所赐,日本开始大量制造入门级旁轴相机,这些相机只需要德国相机1/10的价格,却能获得80%的性能,所以一经推出马上风靡世界,甚至严重冲击了德国的相机产业,这个时期倒闭了了一批德国大牌相机企业,比如福伦达、蔡司属下的康泰时、巴尔达、潘泰克斯、百佳等等,但是日本的平民化相机却走路了千家万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七剑”(无忌大佬起的名字)。这些相机奠定了八十年代日本相机的霸主地主。同时期国产的相机开始起步,最有名的是上海海鸥、凤凰。上海牌是鼻祖,即后来海鸥牌的前身,凤凰是当年为了响应***打核战的要求,动员了国内几家主要相机厂迁往江西山沟中开辟的三线企业。产品图纸就是海鸥的原稿。海鸥相机从仿制相机开始入手(海鸥著名的旁轴机型海鸥205是仿制的日本yashica,双反相机海鸥4则仿制自德国禄莱),到1***5年,柯达首先年研发出第一个CCD,宣告数码相机时代的来临,但是柯达自己并没有把握住机会,反而让日本企业后来居上,日本的CCD开始逐渐从数量到质量上全面超越柯达(以SONY为代表),这个时候的数码单反还是少数人的专业工具,不是贫民可以玩的东西。

数码相机十万,数码相机十万左右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直到2000年,Canon推出了一款入门级数码单反Canon 300D,价格降低到了1万元以内,没错,当时的入门级机身就要这么贵。但是1W已经很便宜了好不好。柯达和Nikon合作生产的数码单反DCS Pro SLR/n,使用Nikon的顶级F机身,1千4百万像素,售价10万人民币,根本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所以2000年也是数码单反普及的元年,自此数码相机越造越便宜,销量越来越大,到现在已经是随便谁都能买的起的普通商品了。

拍照摄影的12万相机推荐

12万相相推荐国际大牌的中画幅相机,具体如下:

1、宾得645D 套机。貌似七八万左右

数码相机十万,数码相机十万左右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徕卡s2,20万出头。

3、瑞典的哈苏的中画幅。10万-30万不等。

4、瑞士阿尔帕的中画幅相机,大概10-20万不等。

数码相机十万,数码相机十万左右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以十万次快门为界限,给你一台相机,你大概能拍多久?

如果用于拍鸟大约五年吧。如果拍风景人像,花草,静物不需要连拍废片少很多。大约8-10年。我拍两种格式。RAW-L JPG-S。JPG发手机便于交流。RAW原图保存便于后期处理

我是一位马拉松赛事摄影师,按题主的说法,十万次快门寿命,也就一个季度,即三个月吧,我记得17年拍摄深圳马拉松,一场赛事,即拍摄8小时左右,用尼康D500和D800,一共拍摄了五万多张,还有是18年北京马拉松拍摄,尼康D500,尼康D800,索尼RX10-4三台机器,共拍摄了58000张,这是我的最高二次记录

马拉松赛事摄影师,分覆盖和新闻拍二类。现在有一类专拍覆盖,一场大中赛事,运动员总人数一般在2-3万人,一场拍摄平均不低于2万张。新闻类摄影师一场一般在几百张到几千张。

我从16年开始入这个圈,每年不低于30场,目前巳拍摄一百多场。先后有四台机器错开拍摄,目前已拍摄了一百多万张,每台机器都还可以为我工作

只是现在拍摄新闻和活动类多些。有时一场就2-3百张到1-3千张,所以一台机器寿命不好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码相机十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码相机十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