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码相机虚化配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数码相机虚化配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数码相机怎么拍出近实远虚的效果来?
  2. 入手尼康D7200两年,喜欢拍摄花草一类的照片,感觉相机虚化效果不够,该怎样升级?
  3. 人像摄影,你喜欢背景的极致虚化吗?有什么好处?

数码相机怎么拍出近实远虚的效果来?

这种近实远虚的照片,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糖水照。现在好多喜欢拍照朋友非常喜欢这种效果,因为它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下面我们就一起聊聊吧。

1.准备一个大光圈镜头,光圈的数字越小,他的光圈就越大。特别是在1.4以内的镜头,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更好。

数码相机虚化配合,数码相机虚化配合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焦距选择,要想获得近实的效果,那被拍摄的人物或者物体就离镜头要近,而你的背景需要离你的被拍摄物要远,这样才能获得一张美美的糖水照片

3.拍摄这种糖水照片也要注意光圈大小和焦距的配合,不是说开到最大光圈出来的效果就一定好,因为越大,你的环境就越来越模糊,环境意思就很难表达出来。

所以这种照片虽然看着很有感觉,但是也要注意环境的表达。

数码相机虚化配合,数码相机虚化配合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入手尼康D7200两年,喜欢拍摄花草一类的照片,感觉相机虚化效果不够,该怎样升级

各位答友们,你们完全曲解了作者的意思。

人家是想找个理由换下相机。

结果让你们这样,你回答把他给坑了。

数码相机虚化配合,数码相机虚化配合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来人家想拿着你们的帖子给自己家里掌管财政大权的人看一下。并且能够名正言顺的买一台自己想要的相机。结果呵呵了。

一个玩了相机两年人难道不知道虚化效果和技术的关系吗?

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

想要得到理想的虚化效果肯定很美两大方面的。

一方面就是拍摄者水平。

另一方面就是硬件水平,硬件水平又可以分为镜头和机身两方面。

刚才看上面的答友们回答说虚化效果跟机身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只能说你们考虑到不够全面。你试试全画幅的相机,在同样的条件下,它比残幅的相机虚化效果要好的多的多的多。

D7200在尼康的残幅里面已经不错了,别忘了它可是一代神机D90的升级版。

背景不够虚化和机身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题主喜欢拍摄花草之类的话,建议直接入尼康百微了,加上残幅上面的1.5系数,以及微距和大光圈,应该非常轻松的满足你的需求,而且主体焦点会有更多的细节。

附图:2010年刚玩单反的时候入坑机拍的。

D3000+18-55狗头


谢谢邀请

首先题主应该明白一点:背景虚化和相机无关,和以下几点有关:1:光圈的大小。2:被拍主体和相机的距离。3:被拍主体和背景的距离。

图为本人尼康d7000所拍

明白了上述3点,我们在平时拍花过程中就要创造条件满足这3点要求。如我们可以用定焦大光圈镜头拍花。也可以将需要拍的花离背景远一点(如果花可以移动的话),或者将镜头拉到最远端都可以做到将背景虚化。

图文本人尼康d7000所拍

另外就像其他老师所说的可以入手一只微距镜头,拍起花来背景虚化一定会让你满意。

图文本人尼康d7000所拍

希望以上所述对题主有点帮助。谢谢。

跟相机没有关系,我认拍花注意三点,1、注意选花形,初开为好。2、注意选背景,尽量选背景简洁,距离较远的。3、侧光或逆光较好,使用大光圈。

如果有大光圈定焦镜头当然最好,最理想的是70/200的,想拍微距用“百微”最好。以上供参考。


人像摄影,你喜欢背景的极致虚化吗?有什么好处?

追求背景、前景虚化,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是人像摄影常见的表现形式,我个人也比较喜欢虚化背景的人像,但是不是每次拍摄人像都需要“极致虚化”这要看情况。

摄影是一种平面二维艺术创作形式,如果想在二维平面上变现纵深感,就需要把画面通过前后虚实的方式来突出主体,这样可以在平面的空间内营造一种立体感。拍摄人像的时候多用长焦加大光圈的方法来突出表现人像主体。人像摄影中的虚化背景好处,我个人有这么几方面:

1、突出表现主体。上文已经提到,二维空间内想要有层次感,用虚化背景的方法是非常巧妙的,可以把主体与背景、前景剥离出来,独立呈现,让视觉重点更突出,更明显,引导观看者的注意力聚焦在人物主体本身。

2、营造氛围感。人像摄影中所虚化出来的背景往往有一种柔美、梦幻的感觉,比如虚化掉背景中的光点呈现出来的圆形光斑,可以营造一种美丽的视觉幻象,这种氛围感可以增加照片的观赏性,让照片看上去更好看

3、屏蔽背景的杂乱元素有时候拍摄环境并不由摄影师人为意志所控制,比如游客比较多,环境比较乱,我们为了拍好一张人像照片,不可能去把环境在短时间内改变,那么通过虚化的方式,可以把这些不需要在画面中呈现的元素虚掉,让照片构图更简洁。

既然背景虚化有这些好处,是不是拍摄人像的时候都要张张虚化到极致呢?这可就未必了

1、张张虚化未免太单调。拍摄人像如果每张照片都是完全虚化的背景,那么呈现出来的组图效果未必好,这样的创作手法过于单调,作品没有了环境元素的衬托,仅有人物主体本身,缺乏表现力。所以极致虚化与适度虚化要结合应用

2、背景环境表现也重要。有些人像摄影创作并非要完全舍去背景元素,需要在作品中交代背景所在的场地、环境、配体等元素,如果完全虚化没了,这些必要的构图元素就等于缺失了,照片可能无法表达主题。比如拍摄一张樱花人像,背景樱花全被虚化得看不清了,那么这张环境人像还有意义吗?

3、虚化过度缺乏情景表达。人文纪实类的人像作品是带有故事性的,这种题材的人像作品不能没有环境元素的交代,否则就完全失去了故事性。比如拍摄一张表现茶馆文化的照片,如果只拍摄一名老者谈笑风生的特写照片,把茶馆背景环境完全虚掉,那么根本看不出茶馆文化到底是什么,失去了故事关联性。

总之,人像摄影创作,虚化手法必不可少,但是不是***用极致虚化,要根据题材、环境、表现手法综合考量,综合应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码相机虚化配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码相机虚化配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