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码相机感光曲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数码相机感光曲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热特性曲线啥意思?
特性曲线是指以感光胶片在感光仪中按规定的递增曝光量进行曝光,然后经显影、定影后,所得胶片的密度值(D) 为纵坐标,以曝光量的对数值(lgH) 为横坐标,绘制成的曲线。
特性曲线的绘制是通过感光测定完成的。感光胶片的感光测定程序为:在专门设计的感光仪上,对某种感光胶片进行一系列按几何级数增加的曝光量进行曝光;按标准要求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即可得到一张光楔片(或称梯尺);将光楔片放在密度计上测定各梯级的密度,便可获得曝光量与密度之间相对应的一组数据;然后,以密度值(D)为纵坐标,以曝光量的对数值(IgH)为横坐标,绘制成的曲线。
摄像机中,不同的gamma模式有什么区别?
gamma值是用曲线表示的,这是一种人的眼睛对光的一种感应曲线,其中包括了物理量、身理感官及心理的感知度。
简单来说gamma可以认为是亮度值,不同gamma模式成像的亮度值也不同。
在物理量方面是比较单纯的度亮单位cd/㎡;但在生理上则因人而异,例如小孩、青年、中年人及老年人甚至色弱的人或色盲的人所看到的同一画面都会不同,对应的曲线也会有所不同,在心理的感受上,则会更复杂的牵涉到环境的背景亮度。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人的眼睛对光的感应曲线是一“非线性”的曲线,而且对我们显示器上的三种发光体rgb也分别感应出三种不同的曲线,所以在设计显示器的rgb三个发光体的时,同时做了三种的gamma曲线来分别对应三种rgb的发光体,去分别对人的眼睛内的三种感光细胞,这就是发光体的gamma值。
在心理感知度上,由于人的眼睛最大能分辨的差异(阶层)是1/100,也就是说在100烛光的画面中最大可能分辨的是99烛光或101烛光,但当在暗的环境下看暗的画面,例如1烛光时,则此时可以分辨出0.01烛光的差异,也就是说在一烛光以下常人还可以分出100个以上的阶层,但由于显示器无论是pdp或lcd在全暗的画面时最低能表现的只有0.4~0.8烛光,所谓的对比,是指最亮除以最暗。所以如果一个显示器若要完整的表现出高度真实的画面(无论是高亮度的画面或低亮度的画面),则显示器的对比很少必须5000:1以上,而显示器由于成本的考虑,只能做出500~1000:1时,就必须用gamma修正来作补偿,也就是在较暗的影片选择较高的gamma值(如2或3,甚至4),以牺牲部分亮部的层次来获取更多的暗部层次;相反的在一些较亮的影片(外景较多)则选择较低的gamma值(如0,-1甚至-2)以牺牲部分的暗部层次,来使得亮部层次(如云层)能更分明。
胶卷相片的“质感”是如何形成的?
基本上来说,只有纸张的质感是很难模拟的,如果都是扫描了在电脑屏幕上欣赏,其实这种所谓的质感并没有什么不可以模拟的。(富士微单,就有很多经典富士胶片的色彩模式。华为手机,就有所谓的徕卡模式,其实,电脑屏幕上,这些风格都可以随意搞出来啦!)
国产公园相纸
蓝晒工艺,水彩纸
乐凯相纸
ADOX相纸
因为胶片本来就很牛逼!!!
胶片现在依旧凌驾于数码之上的几个属性:宽容度,随机像素,预调色
不管是彩色负片还是黑白片,都表现出较好的宽容度,胶片随机的像素(在胶片上就是银分子了)编排更自然,层次感和立体感较强,而各个厂家的胶片专家们,更是在几十年的时间内积累和完善了他们胶片的感光曲线,做到了颜色更完美的和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码相机感光曲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码相机感光曲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